教育机器人的野心:拿下学校占领客厅

(原标题:教育机器人的野心:拿下学校占领客厅)

人工智能从2015年火到了2017年,却一直被不少人笑称为“人工智障”,C端用户似乎也一直不买账。而在去年的机器人大会上,最被手舞足蹈的机器人吸引的则是孩子。他们有的围着机器人蹦蹦跳跳,有的则直接央求爸妈买一个机器人带回家。

所以在机器人竞争的一片红海中,异军突起的一支其实是教育机器人。教育机器人一方面面向学校等B端机构,希望成为教学辅助工具;一方面则面向家庭,希望在陪护和教育之余切入更多的服务空间。

而教育却因为本身的专业性、系统性及教育机构的垄断性更难立即打通。教育机器人的消费者与用户是割裂的,为了提高认知度,不少教育机器人开始做教育内容与课程的研发,以此进一步匹配教育机构的场景,提高教育机器人的教育属性;而教育陪护类机器人也开始与多家内容商合作,提升教育能力。

这也就铺开了面向B端市场和C端市场的两条路径。市场目前仍处于培育期,在C端产品不断死去时,B端市场成为了教育机器人发展的关键之路,也成为了连接C端的重要衔接点。

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发布《2016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》,其中预测未来5年内全球教育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111亿美元。但在量级过小时期,教育机器人的技术和价格也都亟待转型和调整,才能保证在培育期“活下来”。但在STEAM教育(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理念,提倡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)持续变热和服务型机器人急需破冰的时刻,教育机器人则代表了未来的无限可能。

现状

深度绑定教育内容

“其实说实话,我没有很强的给孩子买机器人的愿望,主要是我不知道它的用处是什么,看着好像也就是个玩具。”家长宋女士说。

为了避免这样的窘境,不论是主打陪护的机器人,还是辅助学习的机器人,都开始尝试做内容开发,加强教育的系统性,避免机器人成为玩具。美国中经合集团的高级副总裁高文博也介绍,教育机器人最重要的属性还是教育,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要有好的教育定位。增强教育属性成为诸多教育机器人目前在深耕的方向。

儿童编程机器人公司奇幻工房是典型的例子。去年8月,美国公司奇幻工房进入中国市场时,曾尝试从C端打开市场,但是家长普遍不明白编程机器人的意义所在,于是开始与内容方进行合作,转而面向B端的小学及早教机构。在国内与儿童在线协作学习社区斑马小镇进行内容协同,同时公司内部也面向中国本土研发课程。除此之外,为了衔接线下课堂,五家代理商也在分别建设课程体系。

奇幻工房的行销经理杨君君告诉寻找中国创客,这其实是中国的特色现象。与奇幻工房旗下机器人产品适配的有五款APP,对应不同的难度进阶,孩子在完成编程任务的同时会慢慢掌握图像编程语言。由于中国教育机器人市场C端理念还不够成熟,所以需要先通过B端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,走入课堂,系统化用机器人培训孩子的编程思维。

除了编程机器人外,儿童陪护机器人也在向更专业的教育方向开始延展。360公司智能家居总裁邓邱伟介绍,360儿童陪护机器人没有自己开发内容和课程,而是与悟空识字、数学王国等25家以上的内容方合作,将软件嵌套到机器人中,并根据机器人的属性进行适当调整,如学画画等就会利用机器人独有的AR 幻镜进行交互式教学。

从教育机器人企业在渠道和内容延伸的努力来看,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教育属性,可以更好地对接学校等机构;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满足家长的需求。在这些家长看来,他们并不希望机器人只是一个玩具或者人形的平板电脑,在互动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学到知识。

前景

市场规模将超百亿

360曾做过调查,通过家长们的反馈,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果:家长最喜欢用教育机器人做的事是偷窥自己的孩子在做什么,譬如观察他是在玩游戏还是在读书认字,而在偷窥过程中能观察到孩子其实没有把机器人当做机器,而是玩伴。

机器人公司之所以深挖教育场景,是因为看好教育机器人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。

人工智能技术席卷全球之后,机器人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被寄予厚望。但从目前机器人的市场表现来看,服务型机器人在市场上购买率一直不高,迟迟未能“登堂入室”。

教育机器人则率先撕开了一道市场突破的口子。2016年9月10日,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发布《2016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》,其中预测未来5年内全球教育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111亿美元,教育服务机器人的服务与内容营收更可能占据市场整体的77%以上。

这种预期蕴含着多重潜力。去年9月份教育部发布的《关于“十三五”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中,明确提到学校要探索STEAM教育、创客教育,这为教育机器人的学校普及做了铺垫。少儿编程类的机器人产品更是占据了今年CES教育科技展区一半以上的展位。

STEAM教育的进一步普及,意味着教育机器人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。如今提到最多的编程类教育机器人,培养的并不仅仅是编程的思维,而是多种方向潜能的启蒙。譬如利用编程思维进行谱曲、开车行驶路径、培训安排流程、解决思维的逻辑,可以在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音乐等多方面进行智力开发。

正因如此,学校也在积极拥抱教育类机器人。奇幻工房则表示,希望未来教育机器人能直接成为学校的教辅产品,为教师和学生服务。教育机器人在未来将成为学校场景的一部分。

而在家庭里,教育机器人也有可能成为服务型机器人“攻占”C端的切入点。市场上很多人都开玩笑说如今的人工智能如同“人工智障”,尤其是儿童的教育陪护型机器人,似乎与普通的平板电脑无异。但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,教育陪护类机器人场景化的陪伴其实是平板电脑无法比拟的。

“我会跟孩子说,你去跟机器人哥哥玩儿一会儿,但不会跟他说,你去跟iPad哥哥玩儿一会儿,就是这个道理。”康力优蓝的创始人刘雪楠说。

在这种儿童教育、陪伴的需求之下,机器人会成为孩子、家长以及很多事物链接的纽带,未来将有可能从一个陪护、教育类型的机器人产品成为家庭成员。这也为迟迟打不开的C端市场的家庭机器人创业公司带来了想象空间和突破口。

渠道

B端比C端更易开拓

但从实践来看,尽管C端市场付费能力更强,但大多创业公司还是选择了先从B端突破的曲线救国战术。

“去年服务型机器人就死了一大批,今年估计面向C端的机器人市场依旧会如此,”邓邱伟说。

奇幻工房正是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才从C端走向了B端。在美国依旧从C端切入,但在中国他们却从B端入手,原因就是中国还处于培育市场阶段,主要的购买人群——家长的接受度还没有跟上。但最终目的还要普及到C端,相当于采取了一个从B端到C端的迂回战略。

除了采取代理模式进入早教机构,前段时间奇幻工房还与学校合作开启了“机器人漂流” 活动。一个机器人在班级中漂流,拿到机器人的孩子需要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,从而跳过家长端,直接在学校用产品影响用户。

“晚上一群孩子都希望能和机器人再多玩儿一会儿,琢磨一会儿怎么解决问题,长此以往家长其实也会受到感染。”宋女士说。

早些年间,中国的教育机器人公司也大多走的是B端路径。能力风暴在1996年创立,研发了120余种教育机器人,并编写出50多套机器人教材,就是通过与学校合作,建立机器人实验室,举办教学、竞赛等科技活动服务B端市场来盈利。

但其实B端也有自己的弊病。在市场大环境未热起来时,教育机器人销量平平,代理商等模式无法盈利,甚至会增加成本。360的儿童陪护机器人在同品类中销量排第一,一直走的就是面向C端的线上销售模式,就是为了避免高额渠

道成本。但360公司的C端销量优势更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本身品牌背书,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,这种路子或许并不可取。

“教育类的产品不太适合直接2C。如果定位仅仅是娱乐化产品的玩具,比较适合走C端的,类似乐高;但儿童教育类的机器人还是更适合先从B端着手,先把教育性质体现出来,作为教具的身份出现比较合适。”高文博说。

但谁也不愿意放弃C端这个更为广阔的市场。能力风暴去年就新开发了B端到C端的业务,9月时正式发布面向家庭的四大系列、九款教育机器人产品,开发机器人活动中心,进行脱离公立学校机构的机器人教育,并面向家庭开设产品体验店商场专柜及线上电商销售平台,以此带动C端的销量。

“其实从长远来看,我认为未来机器人市场的机会还是在C端。虽然现在占有率不高,但是一旦普及开来,完全不是B端市场的量级能比拟的,”邓邱伟表示。

困局

仍面临多维度技术困境

小鱼儿科技是一家机器人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。最初其产品主要面向C端,2015年初发布首款家庭智能陪伴机器人——小鱼在家,主要服务对象是儿童和老人,而针对儿童教育陪伴也是这款机器人的一大卖点。

但经过市场的检验之后,小鱼儿科技还是决定2B+2C两条腿走路。“2016年底,我们也推出了小鱼办公,主打视频会议、大屏投放、会议直播、会议培训、大型会议管理、企业通讯录等功能,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用户,希望利用硬件+SaaS的模式攻占办公场景。”小鱼儿科技创始人宋晨枫这样告诉寻找中国创客记者。

尽管有李开复、郎永淳等众多名人为小鱼在家站台吆喝,但从一家面向C端消费者家庭的儿童类产品,到如今推出针对企业办公场景的机器人,也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儿童机器人市场的尴尬局面。

小鱼儿科技入驻了京东、天猫、乐视等多家电商平台,而在天猫销售最好的小鱼在家这款机器人,截至2017年2月中旬也仅有1600多台的销量。

刘雪楠告诉记者,其所在的康力优蓝从2008年成立起做的就是教育类型机器人,目前公司还有另外一个业务线就是商用服务类机器人,而这部分业务也是公司这两年在全力打造的。像小鱼儿科技、康力优蓝等把公司的业务做调整和转型的机器人公司也越来越多。

在2016年底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消费级机器人的展厅内,参展商带来的展品基本都是针对B端客户的商用服务类机器人,而这个展厅在前一届大会上,展示的绝大部分产品都是各种形式主打儿童概念的机器人。

从2015年下半年起很多创业公司和机构开始布局消费级机器人市场,基本都是选择从人群基数更大的C端市场切入,但受限于视觉、交互等多维度技术的瓶颈,做出的产品并不能打动用户,也造成不少经营压力,出现亏损甚至是倒闭的状态。

“商用机器人少则五六万元,多则20多万元,推出一些定制服务还会更贵,而且这些客户对机器人的要求并不高,所以很多家庭儿童类的企业都转型要做商用机器人,最起码有机会让公司活下去啊。”一位机器人从业者这样告诉记者。

在2016年的8月底,360公司宣布推出的儿童机器人定价999元,这个杀手级的价格无疑给儿童机器人市场带来不小的震动。刘雪楠告诉记者,价格的下降是儿童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因素,但带来有教育意义、能真正帮助孩子学习和进步的产品才是核心。

多位创始人和投资机构表示,儿童教育类机器人还需要时间来完善和成长,但3至5年内一定会迎来大爆发。

未来

有望成家庭的智能连接器

2016年,工信部、发改委、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,提出机器人产业发展五年总体目标,以及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,旨在打造更好的环境,促进中国机器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步。

根据IFR(国际机器人联合会)预测显示,2015-2018年期间,个人/家庭用服务机器人的全球销量将高达2590万台,市场规模高达122亿美元,超过2014年市场规模的5倍。

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16年底,国内机器人领域新三板挂牌的有33家公司,这33家中有30家是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和销售的,主营业务是服务机器人的仅有3家,占全部机器人企业的不到10%,家庭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国内创业公司和资本重点关注的新赛道。

“我认为儿童概念机器人的核心功能一定是教育的属性,但不论是对孩子的陪伴、家庭成员的娱乐等很多功能也应该被开发和完善。”刘雪楠这样告诉寻找中国创客记者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机器人会逐步跟其他电子设备一样走进家庭,但一个家庭需要多少台机器人呢?如果是家里的第一台机器人,那大部分的家庭会选择什么样类型的产品呢?

“以孩子的名义,给自己买个玩具。”这是康力优蓝公司推出针对儿童的小优机器人的一句广告词,而这也是公司理想的画面:机器人不仅可以成为小朋友的启蒙老师、童年玩伴,也是家庭内部的科技新宠,更是智能家居的连接器。

刘雪楠说,机器人通过儿童进入中国家庭是非常合适的场景。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,机器人是属于小孩子的产品,而中国家庭又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和生活娱乐,在把机器人带回家后,如果能给其他家庭成员也带去适合自己的机器人体验,就可以达到让更多成年人和家庭逐渐接受以至习惯机器人的存在。

猎豹移动CEO傅盛曾说,AI+软件+硬件+服务=机器人。随着物联网、智能家居的升温和相关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巨头和创业公司加入进来,而一旦机器人进入家庭成为常态之后,就意味着硬件、软件以及AI技术已经发展得很完善,尤其是机器人拥有天然的交互体验优势,在打通和连接智能家居时就会得心应手。

“儿童教育机器人想要大爆发并全面进入家庭,首先要让价格降下来,其次是提升人工智能水平,我认为5年就可以做到。”刘雪楠这样说,但5年真的可以吗?还需要时间来检验。

新京报记者 张皓月 赵雷